第896章 火车上的试探(1 / 2)

第896章 火车上的试探

车厢里的气氛有些凝重,车轮咣当声格外响亮,静默了一会,车厢里响起了哈哈的笑声,气氛为之一松。

石星仰首笑了两声,接着徐贞明的话说:「有了电报后,全国的消息传递,变得非常迅速。以前皇上的诏书,资政局的廷寄,从京师传到西安,六百里加急也要十几天。

现在好了,嘀嘀哒,京师发,几乎同时西安就收到了。如此天工神物,也只有皇上才想得出来。」

徐贞明点点头,神情还是那麽凝重。

「万历元年正旦,皇极门登基大典,我当时跪在最后面几排。」

听到这里,众人不由想起万历元年正旦,皇上正式登基时,天降神迹,轰动海内,万民无不敬服皇上是天命之人。

在座的众人,包括徐贞明在内,有不少当时就在皇极门现场,或者北京城里,亲眼目睹了神迹。

现在各种匪夷所思的「神物」,在皇上的指点下一一出现,更加验证了这一点。

或许再过数十一百年,科学昌明,论及万历元年正旦神迹时,应该会说一句,科学的尽头是神学!

吃完中饭,石星开口说:「千鹤,明受,虎臣,你们留一下,我和徐督有事想与你们商议。」

说完,他看了陕西巡抚长史袁咸安一眼。

袁咸安起身道:「李兄,你我旧交,数年未见,正要与你好好说说话,一起回你的房间聊聊可好?」

陕甘总督长史李治彬连忙起身,「好,袁兄,去我房间好好聊一聊。

袁咸安丶李治彬,外加四川总督长史周秉洲,当年可是上街摆碗乞讨丶左顺门拉横幅讨薪,把户部尚书高拱闹得灰头灰脑的朝阳门五义丶皇史宬三杰。

多少年的交情。

两人环视一圈车厢里其他随员,顺口说道:「诸位也各回房间休息。」

两位是长史,自然是徐贞明丶石星两人随员的头,他们一开口,包括徐贞明令史熊维膏,石星令史李三才所有随员,纷纷起身应道。

「袁长史/李长史,我们回房间休息。」

很快,餐车只剩下徐贞明丶石星和沈万象丶王用汲丶王逢猛五人,显得有些空旷。

徐贞明看了石星一眼,知道他的心思。

沈万象做过潘应龙令史,在潘应龙出任吏部尚书后,被派去出使海外三国。

历经五年,期间行程艰辛,充满风险,活着回来就是绝佳的历练。

国朝第一位出使海外藩国的使节,跟此前去安南丶朝鲜丶日本宣诏的天使截然不同的使命,按照皇上的说法,是大明第一批真正的外交官。

功绩铭刻青史,跟吴关海丶朱璟法率领的大明第一支环球航行船队,以及赵士祯率领的第一个环球科考队一样,流芳千古。

回京必定会得到重用,十有八九会外派到地方,出任参议或布政使,从此一路青云,扶摇直上。

不过石星应该看中的是他与潘应龙的关系。

徐贞明目光又在王用汲身上闪动了两下。

这位是福建晋江人士,早早入了国子监,然后顺理成章地成了新学开山宗师李贽的关门弟子,此前又被推荐到王一鹗麾下历练,与鱼鹰总督的关系非同一般。

在王用汲旁边,王逢猛一身原野灰的军装,红边圆檐帽被小心地放在手边的桌子上。

这位更不得了,是海瑞海公为数不多的关门弟子。

海公虽然不结党,但他坐上资政大学士丶御史中丞的位子后,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新党稳健派的领袖。

位置和势力是相辅相成的。

石星把三人留下,就是想通过他们的嘴,把某些要紧的信息传递给他们身后的几位大佬。

徐贞明属于那种只知道闷头做事,不懂得权谋争斗的大臣,要不是幸运地遇到朱翊钧做皇帝,换做任何一位皇帝,连布政使都升不上去,早就被言官清流们喷得回家吃老米饭去了。

谁叫你只知道做实事!只要做实事,肯定能找到瑕疵和错误。

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批判这些瑕疵和错误,正是只务虚不务实的清流言官们的拿手好戏!

徐贞明虽然内心厌恶权谋争斗,但他并不反对石星这麽去做,连一点厌恶都没有。

因为他知道,有些事必须有人去做。

比如在西北苦旱之地兴修水利丶植树造林,他必须去做。但是争权夺利,保护大家的利益,石星必须去做。

自从石星改任陕西巡抚,按照皇上的讲话,就是跟自己搭班子,只不过自己是这个班子的带头人,班长。

自然而然,两人就成了一个整体,利益悄悄绑定在了一起,就像此前自己跟徐渭一样。

那时的文长公从曹公手里接过西北领导班子班长的担子,自己跟他搭班子。文长公在上面遮风挡雨,大家在下面拼命做事。

现在轮到自己遮风挡雨,有些事自己做不来,必须由石星去做,自己帮他撑住场面就是。

石星开口说:「千鹤丶明受,你们出使海外五年,朝堂多有变化。别的不说,宪议院诸位老臣前辈,前后仙逝。

万历六年三月,梅林公(胡宗宪)仙逝;十月,思斋公(霍冀)仙逝;万历七年二月,东村公(曹邦辅)仙逝;万历八年九月,北山公(卢镗)仙逝;万历九年冬月,大洲公(赵贞吉)仙逝.

群星凋零,真是叫人扼腕痛惜。

生老病死,荣枯有数。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啊」

沈万象心里有数,石抚台这是在点自己。

老臣前辈离世,仿佛时代浪潮旧的一波退去,那麽补上来的就是新的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