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7章 人气高涨(2 / 2)

北朝帝业 衣冠正伦 3525 字 2个月前

再加上一些公关手段塑造总管府的仁善形象,这些流人也就会渐渐的安定下来,不会再没事找事的瞎折腾。

为了尽可能的避免土客矛盾,总管府对于这些流人的安置最主要还是向手工业进行分流,毕竟现有的土地资源就连总管府也未能完全掌握话语权。

进入五月之后,沔北热闹的不只是商贸民生,还有一项活动也变得热闹了起来,那就是江陵人士回乡祭祖。

特别是随着荆州总管府直接掌握长江口岸,这种地缘上的优势便体现的更加明显。再加上荆州总管府内部政治稳定丶治安良好并且百业兴旺发展,都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

可是总管府所接纳的流人主要还是以南梁人为主,而这些梁人们对于耕织以外的生产方式接受度就比较强,而且本身市场经济也比较繁荣,即便是乡野耕农家里有点农副产品盈馀拿出去换点针头线脑都是非常正常的。

这个数字当然是非常的了不起,毕竟迁入的流人是一种极为混乱的状态,是否健康丶服从丶被截留荫庇或者有意长居等等各种情况都不相同,可以说抛开各种意外因素,只要进入荆州总管府境内并且肯于接受安置之人,在半年时间内都能定居下来,并且获得一块土地或者学成一门工技,从而拥有基本的谋生能力。

不过边境的管制也不能面面俱到,而且封锁太过严格的话又会影响与周边的商贸,并且会对流人流入造成一定的阻滞。所以这一禁令止于立法给内部带来的恫吓,实际上的执行并不严格。

像襄阳等大邑中,葱姜蒜等日常调味料都有专门的商铺售卖。这要放在关中是不可想像的,吃根葱还得入市买?什麽样的败家子竟然干出这种事!房前屋后哪里种不下几棵葱?

所以流人们对于工坊做工也没有太大的抵触,甚至要比垦荒授田还更加积极。因为手艺学了便可带在身上,做得一日工换得一日餐,哪天如果沔北情势不妙,或者家乡战乱结束,卷起铺盖就能走人。可是一旦入籍授田,有了产业的拖累,反而没了进退自由。

无论任何时期,人口都是最宝贵的。哪怕是造反作乱,也要裹挟更多的人口才声势更壮。

当然,面对如此庞大规模的流人群体,任何强制性的手段其实都是下成。工钱给够确保其劳动成果,治安良好保证其人身和财产的安全,物资供给充足保证饮食消耗,只要这几项能够做好便能安抚住大部分的人。

这样的人就可以成为官府耳目,通过他们对乡里的监控来防范流人的外逃,保护了乡里不受侵扰的同时还能在官府获取一份奖赏。

荆州总管府下分置诸边接纳流人的城池常常人满为患,自从总管府开始系统性的接纳流人以来,各边入境有统计的流人数量便有二十馀万众。再加上其他各种途径流入的人口,保守估计增加的人口应该超过了三十万众。

防范流人离境还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买通对面。流人入境总会给地方民生带来负面的影响,再加上也不是所有地方豪强都热衷于荫庇人口丶积粮称王,他们对于过境流人主要还是以驱逐为主,很少收留。

说到底,这些南人仍是战乱所迫,来到沔北也只是作暂时栖身的打算,心中对乡土的怀念并不能轻易斩断。

如今侯景之乱所带来的人口迁徙红利还未结束,如果贸然掀起土地资源重新分配这种根本矛盾,那无异于是侯景之乱的延续,而且还是大聪明自己乱自己,把人留住才是当下的根本要务。

如此庞大的数字自是极为惊人,甚至都远远超过了荆州总管府原本所控制的人口。倒不是总管府治下尽皆荒凉,而是各地仍然存在大量人口荫蔽的情况,像是山南丶汉东等诸地都没有进行过系统性的扩户整编。

「一定要用心招待这些北来寻根的江陵时流,若是他们寻访不甚顺利,州府也可出面帮助一下。」

李泰认真交待府员们,别管他对这些江陵时流是何观感,但这些人在南梁民众们眼中还是有号召力的,他们组团北来的行迹落在这些流人们眼中,也算是一种感情上的安慰。

至于李泰自己,则就无暇亲自出面招待这些江陵时流了,难得王僧辩还记得将侯景手脚送来,他也得趁着还没干透送回关中去给大家看一看。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中外府传召他归府商讨伐蜀事宜。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