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宁直言不讳的话,让傅干当场有些愣住,如今雍凉乱事未平,大汉就已经要将目光重新放在西域诸国的身上,派遣汉使前往西域了吗?
难怪特意找他过来,原来不是看在前汉阳太守他阿翁的颜面,反而看在先祖义阳侯曾经斩杀楼兰王与匈奴使者的份上啊!
傅干瞪圆了双眼,有些略微懵逼,联想到甘宁自报姓名为甘氏,那必定就是与甘英有关系,除了博望侯与定远侯的后人因没落未至。
其馀出名的汉使后裔,即位第二日便召来云阳宫,莫非想要让他与甘宁效仿先祖,带数十人降服西域诸国?
这样算来,汉家收复成本确实不高,但此刻已经数十年没有在西域驻军了,就算张掖丶酒泉丶敦煌三郡尽归,可现今第一批汉使出玉门关,风险未免太大。
稍有不慎,先祖义阳侯斩杀楼兰王的壮举,就要折颜在他傅干身上了。
出使身死事小,丢汉家脸面事大。
傅干刚想谏言天子,有关出西域一事,是不是应该从长计议,没想旁边的甘宁就已经激动叩拜请命道:「陛下,宁虽不才,却也颇具武力,略有才智,愿请命为大汉驰骋万里,再通西域,大丈夫纵使死于路边,埋没野草,亦无怨言!」
这让傅干想说的话,全部咽进了肚子里。
疑似甘英后人都请命再出西域,他身为义阳侯傅介子之后,怎麽能让先祖蒙羞,甘为人后?
立即跪倒在地,顿首拜道:「干虽才疏学浅,却也愿效先祖故事,为汉家重开西域使诸国朝拜于长安。」
刘备见状顿时笑起来,让他们起身说话,无需频繁行礼,解释说道:「二君毋急,派遣汉使团前往西域,哪怕两三百人,朕亦负担得起。」
「关键在于汉家要打通河西走廊被羌胡各部落堵塞一事,如此才能让商道畅通,使我大汉丝绸丶茶叶丶精盐等器物贩卖至大月氏丶安息诸国,更能远至西秦。」
「接通西域,一则为行商便利,朝廷可在雍丶凉与关中增设商税,减轻百姓田税,以求恢复关西民生。」
「二则是穷尽西海,寻找各种植物引入汉家,得以抗衡天灾,我从一卷周室古籍偶然获知,两万里外有飘絮轻薄之物,可植于长江丶大河附近,其果实如蚕丝,裹身却有裘皮之暖,打通西域也为寻找此物。」
「其三则是汉家编撰『汉记」之事,天下万物丶万事无所不囊括其中,然日月所至,
江河所照,皆为大汉臣妾,故需将玉门关以西,各国实史尽数汇编成书,以充『汉记」西蛮之卷。」
「西蛮诸国无有修史,多有覆灭于外族之手,唯恐其后凭空臆造,大汉为天下共主,
故将其补录,传于后世。」
「当年甘英使大秦抵条支,临大海欲渡,安息船人谓言:海水广大,往来者逢善风三月乃得渡。于是甘英折返归汉。」
「桓帝延熹九年,有称西秦使者乘船而来,仅献象牙丶犀角,并无珍贵之物,仅此一观,大秦国力岂能与我大汉较之。」
「若通西秦则入其都城,为我收其表贡之物,记大小诸事而还,使汉家尽知西秦之事。」
刘备望着傅干丶甘宁二人,肃然说道。
后世关于甘英抵达的条支国,究竟在何处而争论不休,按照记载条支国城在山上,周四十馀里,临近西海,海水曲环其南及东北,三面路绝,惟西北通陆道。
安息国距阳二万五千里,从条支转北而东,骑马行六十馀日方至安息,行如此远距离不见西秦,那只有一个原因刘备想到这里的门道,有些忍俊不禁。
「西秦强盛如否,就让汉使去领略一番罢,但愿不要让我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