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明有钱,有兵,有时间,可以回头来处理这些事情了!
徐闻指着地图上面那一个个大家只在书中见过的地名,也不看资料,都能将这些国家的历史,还有当前的情况娓娓道来。
包括朱瞻基在内的众人,也在翻阅资料,跟上越王的思维。
从徐闻的这个开头,与会者都清楚,他肯定要搞大事。
果然,在把这些地方都介绍完,徐闻最後做了一个总结。
南洋的这些国家,尤其是交趾所在这个地区,我称之为中南半岛。
这里的很多国家名义上对大明称臣纳贡,暗地里一个个在当地都是称王称霸,横行无忌,有些甚至还经常越境侵占大明国土。
徐闻特意在地图上把占城,澜沧,阿瓦,暹罗这个小国都点了一遍。
大家也都从资料中看到这些国家干了什麽狗屁倒灶的事情。
朱瞻基已经明白老师想干什麽,他最後定了基调:“复先祖遗志,开万世太平!”
这句话就决定了中南半岛这些小国的命运。
以往大明被九边上的各种游牧民族拖住,没多少时间来管理他们。
只需要这些国家称臣纳贡,表面上保持尊敬,就足够了。
就是这样的宽宏,却给了小国们大明软弱的假象。
每次纳贡都是取一些本国的什麽动物,植物等不值钱的东西,过来换一堆瓷器,丝绸等奢侈品,让朝贡变成了发财之旅。
在本土丝毫不尊重大明的侨民以及商人,这还是在有着强悍大明海军看着的情况下。
大明海军有记录每年都要处理数十起相关事情,都是小国的国王或者贵族,侵占大明国民的权利!
那些内陆国家就别提了,偷偷摸摸越境吞并部落,大明册封的土司,都是常态。
大明的册封,在这些小国的眼里,彷佛就只是一个摆设。
想起的时候就去拜拜,想不起,那就去他的,自己开心最重要,偶尔还能打劫下富庶的大明肥羊。
洪武年间,朱元璋还把有些国家设为不征之国。
既然他们不尊重大明,不尊重这个身份,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关键一点,唐赛儿在自己土地上试种的部分新大陆种子,已经成功了。
这份资料只有内阁成员,还有宣德帝能看到。
这个不能宣之於口的理由就是,大明需要庞大的热带地区作为自己的原料基地,来为进一步发展提供养料。
只要大明能够蒸蒸日上,些许小国那就贡献自己的价值吧。
至此朝廷的高层的意见已经达成一致,贯穿整个宣德朝轰轰烈烈的南征开始。
朱瞻基同样有自己的野心。
祖父靠着北伐,建立起不世武功,以後史书上都会留下浓厚的一笔。
自己接过这个位置,那自己也要有属於本朝的武功。
北伐再往上就是苦寒之地,西域已经被全部拿下,现在一个诏书下达,都需要数月时间,已经到达一个极限。
唯有南征,才是最好的突破口。
有名有利的事情,朱瞻基没有理由不去做。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