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老朱都敢折腾,本官还有什麽不敢的?(2 / 2)

搜书名找不到, 可以试试搜作者哦, 也许只是改名了!

杨大知县轻轻嗯了一声,说道:“都过去了,以後日子会越来越好的。”

陈忠却抹了抹眼睛,哽咽着说道:“是啊,日子会越来越好,可是奴婢的父母却没能等到这一天——後来小的逃回家才知道,当初小的卖了自个儿的那十斤粮食,在阿爹刚拿回家的当天就被人给抢了,阿爹一气之下寻了短见,阿娘也跟着去了。”

“现在看着宁阳县的百姓能耕种土地,能养鸡养猪养牛,奴婢这心里就羡慕的紧,也难受得紧。”

“这遭瘟的鞑子啊!”

随着陈忠的话音落下,杨大知县却又再一次陷入了沉默。

自己能让宁阳县的百姓变得富裕一些,能让整个大明的百姓都变得富裕起来么?

自己能改变一个宁阳县,又该如何改变整个大明?

正当杨大知县在心里胡乱琢磨时,不远处却响起一阵嘚嘚的马蹄声,留守在县衙的衙役直奔杨大知县所在的方向驰来。

等到了杨大知县身前不远,衙役勒住马缰,翻身下马後一溜烟儿的跑到杨大知县身边,拱手拜道:“县尊,京城里有公文送来,让您速回衙役签收。”

杨大知县嗯了一声,当即便带着陈忠等人一块儿赶回了县衙。

而让杨大知县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的是,通政司派人送来的竟然是中书省的公文,或者说是朱皇帝的一道圣旨,而且是关於学校的。

“上谕中书省臣曰:学校之教至元其弊极矣使先王衣冠礼义之教混为夷狄……名存实亡……朕恒谓治国之要教化为先……而天下学校未兴。宜令郡县皆立学……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简单翻译一下就是:学校教育到了元代的时候已经积弊甚深,中原堂口的文化里被掺入了各种胡俗,学校制度也是名存实亡,更何况自从开始打仗,百姓就都不再学习,只顾着操刀子砍人,这种情况是不对的。朕一直说,治国要以教化为先,教化要以学校为本,现在虽然有太学,但是天下其他州县还没有学校,所以你们各州县都要设立学校,延请儒生做为教书先生,让老百姓读书开智丶明礼。这事儿很急,谁也不许耽误。

这份公文的後面,附加了朱皇帝对於创办学校的要求:府学设教授一人丶训导四人,生员四十人;州学设学正一人丶训导三人,生员三十人;县学设教谕一人丶训导二人,生员二十人。师生月廪食米每人六斗,有司给以鱼丶肉。学官月俸,多少不等。学者专治一经,以礼丶乐丶射丶御丶书丶数设科分教,务求实才。

除此以外,还有吏部给吴彦虎丶陈墨和吕鹏三人的官身告命。

杨大知县拿着公文来回打量了半天,忽然就笑了起来。

既然他朱重八都敢折腾,那本官还有什麽不敢的?

不就是搞学校嘛,搞起来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