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海要出去拜年,周家兄弟俩肯定要跟着,他们俩还想从李晓海手里要来小汽车玩呢。
大队人马直奔周大伯家,周大伯一家早已经准备好瓜子花生和水果糖,就在等着他们过来。
听到院子里的动静,周大伯笑着赶忙把他们让进屋里。
一套拜年的流程下来,李晓海和李小竹再得一个红包,众人直接在周奶奶的屋里开始闲聊。
两家关系亲近,不可能拜个年就走,站都不站的拜年方式,去相处比较好的邻居家拜年都不会这样干。
“东子,玉琴,你们怎麽带这麽多东西过来?等会记得都拿回去。”
周大娘看到李向东和周玉琴手里拎着的又是饼乾糕点,又是果脯和水果罐头的,高兴地同时又不敢自作主张收下。
单拎一样不显眼,大包小包拎过来,加一起不少钱呢,她要是敢收,回头周大伯就敢收拾她。
“听你们大娘的,拿回去,我身体现在好着呢,吃这些糟践了,给孩子们留着。”
周奶奶气色看上去不错,这个时候也没有犯糊涂。
“奶奶,您前段时间身体不舒服,我在家还得看孩子也回不来,这些东西是我们专门拿来孝敬您的。”
“奶奶,我媳妇说的对着呢,现在都拿过来了,我们肯定不会再往回拿,这是我们俩的一片心意,东西您留着慢慢吃。”
周玉琴说完,李向东接上,他们小两口把话说的很清楚明白,周大伯笑着点点头没说什麽反对的话。
周大伯在村里是领导,在家里也是一家之主,见他点头,周大娘才上手把放在炕头的礼物,拿到一旁不碍事的地方。
“大娘。”
“怎麽了东子?”
“我们带过来东西有的费牙口,像那些饼乾啥的,您给我奶奶吃的时候记得用热水泡一泡。”
“行,我知道了。”
周大娘乐呵呵的应下,周大伯看着李向东开口道:“东子,跟我说说你们铁路上的工作,我对这个还挺好奇的。”
李向东闻言捡能说的大概讲了讲,聊了大半个小时,他们这才起身告辞离开。
从周大伯家出来,小姨子周玉琪带着四个孩子回家,李向东两口子跟在周大哥身後继续去其他亲戚家拜年。
今天村里来来往往的人很多,都是出门去老丈人家拜年,或是嫁到外村的闺女回来拜年的。
周大哥差不多都认识,周玉琴也时不时开口打招呼,李向东认识的不多,他的主要作用就是笑着上前递烟。
只要是停下来打招呼的,他都给,而且因为过年,还特意给的双数。
周大哥见他出手阔气,不大会功夫已经发出去一盒半,便不由得开始心疼。
“东子,哪有你这样给的?给一根意思意思就成了,不用给两根,还有你上次在村里发的不是生产吗?这次怎麽还换烟了?”
李向东只是笑笑,没有开口解释,主要是他不好意思。
他这样做是故意的,有着自己的小心思。
上次回周家村的时候,他给村里人发的是八分钱一盒的生产,这次他见人递的烟是两毛九一盒的飞马。
再下次,他会换成还要贵一点的大前门,慢慢的等发到牡丹时,差不多云烟,红塔山和外贸烟也该流行了。
他发的烟档次一次比一次好,就是要变相的告诉大家,他回城后的日子,就跟他发出去的烟一样,行市一直在涨...
PS:三更送上,求催更和用爱发电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