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5(1 / 2)

长安骨 薛直 3422 字 18天前

被倍加信任的儿子背叛而心灰意冷的老父亲,而齐昭昀先是审慎而克制的叙述了一番自己视角的所见所闻,随后推脱了几句自己其实什么都没有做,都是陛下算无遗策,就结束了讲述,暗示“一切等你回来再说。”

齐昭昀确实所知不多。他不知道赵济是什么时候开始心思活络的,也不知道这过程之中皇后究竟是否没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更不知道赵朔是不是其中最无情的人——天家之事向来知道越少越安全,齐昭昀也无心探究。不管真相如何,结局已经尘埃落定,而以赵济在这场逼宫之中展现的控制力说服力来看,显然还是赵朔继续在位更好一点。至于赵朔此前命令他掌握禁军,甚至让师夜光从宫中返回宅邸是否有意为之,齐昭昀都不去想了。

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都太寒冷了,也与齐昭昀千里而来的初衷毫无关联,但却不可避免。值得令人欣慰的唯有顾夫人母子均安,况且顾璇玑并不是倚靠恩宠才能立身的人,齐昭昀并不担心她,只是多费笔墨安抚了顾寰一番。然而顾寰的回信并不领情,气呼呼的指责一番他对自己的安危未免太不上心。

齐昭昀也无言以对。

他自己当然是毫发无伤,虽然夤夜率领禁军勤王这件事听起来确实太容易马失前蹄,殒命深宫。但实际上赵朔寿数未尽,齐昭昀自然就安然无恙,他没想过还有这种危机,当然也就没有料到获得最大功绩只是暂且没能得到合适赏赐的眼下,顾寰居然更在乎自己。

或许在顾寰看来齐昭昀就是那种对自己的伤情绝口不提的人,何况相隔千里,就算真有什么,等到顾寰回来早就好了,齐昭昀没法理直气壮的说他确实不会隐瞒。于是只好在新的一封信之中连篇累牍的解释确实什么都没有发生,一点都不危险,平乱轻松而迅捷,齐昭昀甚至都觉得没遇到多大抵抗,毕竟那时候皇后已经当机立断,大义灭亲了。

他对顾寰难得词穷,倒不是因为兴味索然,而是顾寰实在太直白坦荡,以至于语言越是精雕细琢,看起来就越像谎言。齐昭昀知道如何遣词造句,用几百字描述一瞬间的花开,但他不知道怎么,如何,全盘托出自己的心。他与顾寰如此不同,以至于一旦要在信里写到真正的心里话,他就得辗转反侧,斟酌再三。

就好像顾寰变成了他的一层坚硬外壳,内里因此而变得越发柔软,无数次的改换姿态以消除忐忑,他对外自然仍旧无所畏惧,对内,对自己的另一部分却变得患得患失,不再确信自己能算无遗策——本来也没有人能够算无遗策。

将一个人放在心上并不能成为齐昭昀的负担,只是格外新鲜,令他不得不对自己承认,他始终无所适从。

京中之变轻易平息,没几天赵朔就重新理事,朝中一如既往,京中也一如既往,远在清江譬如顾寰者,更是一点震动也没有感觉到。固然赵济的身后事不好处理,要费很大一番功夫,他是掌兵且有职位的藩王,虽然在京很长一段时间,但毕竟属官不少,人脉盘根错节,赵朔不得不打起精神。而清江这里一动不如一静,顾寰还得多滞留几个月。

他自己自然是只好从命,多年行伍生涯,并不觉得太过辛苦,只是相思是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新鲜事,他还没学会怎么与之平静共处。齐昭昀离开他的时间越长,他就越难以平和。虽然二人都身处如鱼得水之地,但齐昭昀毕竟不在这里。

清江生活其实除了顾寰来的头一天,都和隐居生涯没有什么关联,只是同进同出,至少夜晚同眠,难免惯坏了他,顾寰比任何时候都更忍受不了和齐昭昀相隔千里。然而齐昭昀的书信之中很少谈情说爱,反而总是十分自持,半点都没有了当初二人尚未定情的时候行止之间都在撩拨他的那种风致,顾寰坚信齐昭昀能做到字里行间轻若无物将情意缀入,他只是不这么做而已。

又或者当时齐昭昀并没有撩拨过谁,只是顾寰由衷的看出这种风致而已,他当时就已经满心都是齐昭昀了。要在无知无觉中沉浸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毕竟他自从第一面就觉得齐昭昀其人如玉,死而不朽,又何况是这几年之后,哪里还记得清自己到底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动情。这是世间最没有必要计算与铭刻在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