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师是江南一带较为有名的大儒,对于儒家现状,他很不甘心。
面对朝廷打压,他寝食难安,这些天来也一直在积极想办法。
他坚信,他们追求的道义不会灭。
看他还如此坚持,许多人都无法淡定了。
“不甘心又如何?难不成你要看着仅存的儒家子弟去死吗?”
“危急关头,咱们妥协一番又如何?”
“儒学也罢,公办教育也罢,首先不是应该让儒家子弟先活下来吗?”
“只要人在,就还有希望!”
众人情绪激动,毕竟他们真的已经毫无退路,甚至只能躲进深山老林里,
“你不甘心,你想等死,那你就慢慢等吧!”
“现在什么局面你不知道吗?”
“愿意妥协的人跟我走,人活着就还有希望,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人无比气愤地怒吼,这段时间以来,他们每天都在讨论,有的人想妥协,有的人还在坚持。
但谁都知道,哪怕坚持下去,仍然没有活路。
许多人看到陈师一副不愿妥协的样子,当即有人愤怒起身,带着愿意妥协的人离开。
虽然知道他们出去以后就要加入公立教育,放弃儒家,可为了活命,也只能如此。
报纸可以直接将朝廷旨意迅速地传递到大明各地,这种情况下,他们唯有妥协,放弃他们坚守多年的儒家思想。
很快,大明各州府都出现许多大儒名儒,带着子弟向朝廷妥协,转入公办教育。
胡雄再次带着各州府情况进入金銮殿。
朱标恭敬地站在朱元璋身边,一起听取胡雄汇报。
“皇上,大明各地越来越多的儒生放弃儒家,自动毁掉儒学书籍,加入公办教育。”
“不过仍有一些顽固分子仍然在坚持,好在这部分人只是少数。”M.biQUpai.coM
“现在百姓们都非常欢迎报纸,并对报纸上的信息深信不疑。”
“这也是许多儒家儒生不得不放弃的原因。”
一个报刊媒介,就能够做到兵不血刃地让儒生投降,朱元璋非常满意这样的效果。
只是一旁的朱标,脸色却有些难看。
虽然之前宋隐已经给他上过一课,跟他分析过目前的形势,并解答了他的困惑。
但真正面临现实,心里多少还是有些难受。
“宋隐手段确实厉害。”
“咱越发舍不得让他去死了。”
朱元璋连番感叹,这一次的儒家事件,让他更加看清了宋隐的价值。
就在所有儒臣甚至自己儿子都反对的时候,宋隐不但站在他这边,而且还出其不意地解决了儒家这个麻烦。
而且还帮助朱元璋部署更加集中皇权的办法。
这让朱元璋深刻地意识到,虽然他和宋隐的治国理念不同,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