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章 竟然不上当(2 / 2)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5188 字 3个月前

太仆寺衙署与别家不一样,并没在皇城外东南角的青龙街片区,而是独自在西城。

早知道,还不如从西安门出去!从没有过这麽闹心的传旨!

但事情不能不办,陈太监又只好绕过皇城,从东城来到西城。

所幸这次在太仆寺门口,终于把林泰来堵住了,不然陈太监心态真要炸了。

就在太仆寺里找了间公堂,把其他闲杂人都驱逐出去。

随即陈太监对林泰来道:「此乃皇上密札,里面有问话,你且以密疏奏答。」

林泰来没有打开看,先对陈太监说:「我口头奏答,还请大璫转述。」

陈太监奇道:「为什麽?」

林泰来答道:「唯恐书面泄露出去。」

陈太监还以为这是说自己,不禁怒道:「你以为我是何等样人?」

林泰来又道:「在下所担心的并不是大璫!」

历史经验表明,在万历朝绝对不能相信密疏的保密性,不能把不适合公开的话写在纸面上!

申时行丶王锡爵都是吃过大亏,甚至为此下台的!

陈太监深深的看了眼林泰来,没见过小心谨慎到如此地步的人。

林泰来又托辞说:「再说我又不是阁臣,没有银章,也无权写密疏!」

于是陈太监拿着密札,对林泰来问道:「皇爷问你,看你也不是不晓事的,当真不能声援皇三子?」

林泰来奏对道:「臣与郑家本就仇恨颇深,若支持皇三子,又会招致群臣敌视,如此身处虎狼之间,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陈矩又问:「将来若皇三子为东宫?你又要何以自处?」

林泰来毫不犹豫的答道:「无论皇上如何决断,臣只听从皇上旨意而行!」

这就叫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陈矩继续问道:「现在又有人说起国本,鼓噪册立东宫,当如何应付?」

林泰来思索了一会儿,皇帝问这些的意义是什麽?

皇帝明知道自己不能支持皇三子,应该支持皇长子,却偏偏要询问自己,如何阻止册立皇长子的呼声,这绝对是有意为之。

再联想起自己正处于一个「大功难赏」丶「位卑势大」的关键时刻,哪个皇帝心里不会犯嘀咕?

所以皇帝大概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态度?更直白的说,测试自己的忠诚度?

如果他林泰来在明知道三皇子上台就是死的情况下,还肯帮着皇帝出主意,那对皇帝就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林泰来考虑过后,便只能帮皇帝模拟话术,无奈答道:「太祖高皇帝有训,立嫡不立庶。

若今册立皇长子为东宫,而皇后尚且年少,将来或许有所出,那又该如何册封?

这就是陛下迟迟未决的道理,只是群臣都不理解陛下的苦心。」

陈太监莫得感情,只是一个代替皇帝问话的机器,还在继续问:「若应付不够,又该如何主动反击。」

林泰来咬牙道:「今皇长子及皇三子俱已长成,皇五子虽在弱质,可以暂时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丶无嫡立长,命内阁和礼部具仪!」

大明没有皇长子封王的先例,一旦皇长子和皇三子一起封王,那就和皇三子变成一个档次了,失去了独特地位。

连「大逆不道」的三王并封都搬出来了,你万历皇帝还怀疑他林泰来的忠心吗?

真要被文臣抓住了这个把柄,他林泰来立刻就是千夫所指。

在历史上,王锡爵当首辅时,就是三王并封问题上没玩好,直接暴雷倒台了。

卧槽!陈矩的眼神莫名的闪了闪,你林泰来可真踏马的敢说,难怪你不愿意留下纸面文字!

问到这里,陈矩也就撤退了,已经没法再往下问了。

这时候已经天黑,宫门落锁,陈太监也回不了宫里复旨,只能在外宅住宿。

等到次日大清早,陈太监急忙入宫,然后又在翊坤宫庭院里等到了中午,才得以面圣。

万历皇帝有点不满的责备说:「昨日午后就下旨,然而你到现在才来回话,真是懈怠了。」

陈矩差点直接吐出一口老血,真不想背这个毫无意义的锅,有点冒失的辩解说:

「臣昨日迅速出宫办差,只是林泰来兼职太多,臣在各衙门寻找林泰来,耗费时间甚巨,实属无奈。」

万历皇帝问道:「林泰来的可有回奏?」

陈矩答道:「林泰来以口述奏答,托臣转奏。」

随后将林泰来的话,原原本本的转述了一遍。

万历皇帝又问道:「他为何只托你转述,没有密疏来?」

陈太监答道:「他说密疏奏事乃是阁臣特权,外臣不敢擅用。」

万历皇帝听完后哑然失笑,「此人竟然不上当!」

看密札写密疏,这是阁臣所属的「荣耀」,林泰来竟然能克制住这份虚荣。

不然的话,手里就能多一个林泰来的把柄了。

近期有很多奏疏都被皇帝拖着,迟迟没有批示下发,但对于何倬丶钱一本弹劾林泰来的奏疏,皇帝的反馈却极为迅速。

两天后就有御批下部,「宁夏讨逆监军林泰来行为狂妄,多有违法乱禁丶扰闹各衙之事,致使官民沸腾,今以功抵罪,削除封爵之赏。

另以陕西行太仆寺少卿升为太常寺少卿,以酬先登平叛之功,其馀官职不变。」

看到这份御批后,很多人紧绷的神经终于得到了松弛。

用几百年后常见的一句话形容就是,靴子终于落地了。

其实对某些人来说,靴子落地带来的不一定是好消息。但起码局面趋向明朗化,不至于让人蒙眼狂奔,那感觉也太窒息了。

要知道,在当前的朝堂上,林泰来的封赏问题被视为最重要的风向标,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对其他很多事务都有连锁效应。

从御批可以看出,林泰来的核心职务,也就是「翰林加三部郎中」并没有变动,各项实权仍在手里。

说明皇帝并没有把林泰来挂起来的意思,还想继续用林泰来,这就让很多人失望了。

至于从行太仆寺少卿升为太常寺少卿,只是象徵性的品级提升,表示从四品升到了正四品。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太常寺少卿只是一个挂名的虚衔,表示享受正四品待遇而已。

若是先登功臣一点封赏都没有,那也实在说不过去。

明眼人已经看出来,林泰来被「罚」没了爵位,那麽被林泰来弹劾的人,只怕也要倒霉了,不然就无法平衡。

(本章完)